全国政协委员、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段青英同样十分关注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问题。“建议立足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地理标志体系中的主体地位,注重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优势,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,充分保障广大中小农户的用标权益,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。”段青英说。
如何夯实品牌发展基础,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?段青英还建议,健全完善质量标准体系,支持引导企业在品种保护、标准化生产、产业链延伸、品牌打造等方面多点发力,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,提高附加值。将农产品地理标志纳入区域公共品牌体系,打造一批优势品牌。积极发展新媒体运营,支持企业与电商共建“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区”,提升市场影响力。
“地理标志产品应作为土特产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建议,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试点示范,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发展土特产产业集群,结合乡村产业帮扶,在国家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开展试点示范。
近年来,我国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对外合作,推动更多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国门。“充分释放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》潜能,引领中欧经贸高质量发展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提出,应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,建议我国相关商协会、地方和农产品企业积极“走出去”,用好欧洲各种专业展会,大力推广我国地理标志产品。
形成保护合力,遏制地理标志侵权违法行为
进一步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力度,提高制假售假成本,遏制地理标志侵权违法行为,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协同、形成保护合力。
“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的不断提升,所涉侵权纠纷不断增加,涉外地理标志争议时有发生。上海检察机关也多次收到侵犯地理标志的法律监督线索。”结合自身工作经历,钱雨晴建议强化权利人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,积极引导农民、农业合作社和相关集体经济组织爱护品牌、维护品牌,严格按照地理标志种植要求和加工方式生产产品。同时,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地区法律服务供给,让维权无后顾之忧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以五常大米为例,分享了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看法。张海华建议,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溯源体系建设,为今后打假维权和行政执法提供遵循;组织专项行动并完善工作机制,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维权专项行动;重新修订和补充完善大米检验检测标准,增加地理标志产品特异性指标。
对于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溯源体系建设,全国政协委员、京东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曹鹏也深表赞同。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地理标志产品存在的市场乱象和短板,曹鹏建议:“由国家相关部门发起建立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统一溯源体系,一物一码,为地理标志产品提供统一‘标识’认证,并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供可信防伪认证和全流程数字化溯源服务,为地理标志产品开启‘标志+标识’双重保护,使其有‘标’可依、有‘码’可查,全程可追溯。”
加强地理标志国际保护,有利于服务我国地理标志产品更好“走出去”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在调研中发现,当前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大多局限于国内市场。为此,李正国建议,积极探索地理标志国际保护路径,提升我国地理标志跨国维权的能力;加强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理论研究,充分把握国际规则调整趋势,掌握主动性,在地理标志国际规则的制定中提出中国方案、贡献中国智慧。